portfolio 1
 

氣動工具

氣動工具的產業特性

氣動工具的客戶,散落在世界各角落,有大型百貨公司、也有地區性之維修廠、有汽車修護業、也有醫療器材,其要求的品質及付得起的價格,也是相差懸殊;因此,各氣動工具製造商的客戶群在那裡,需要自行定位,以下是我門時常碰到的氣動工具產業特性,需要業者去體會:

(1) 多樣少量
氣動工具種類繁多,且每個種類其規格同樣繁多,每隔一個階級尺寸,就有一種產品規格,例如10mm、12mm、15mm、、、等等,又有公制、英制及其他各國家或區域制定之規格;區域制度不同,其規格呈倍數成長,還有各專業團為其制定之特殊規格;用途不同,同一種氣動工具種類其轉子、表面處理、材質、熱處理、、、等等都會不同體;因此,原來開發時只有一個規格的氣動工具,將會衍生出數百種的規格。
       這麼多的規格,都可能被用上,但是使用者只要購買其中一個尺寸規格,將可耐用好幾年,因此客戶對於氣動工具每種規格之購買只有區區幾個。

(2) 需大量生產才能降低成本
氣動工具市場競爭激烈,其投入門檻不高,只要有行銷能力者,均可參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紅海市場,在此環境中想要脫穎而出,唯一的辦法是成本降至最低,而成本降低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大量生產。
       大量生產的目的在將固定成本降至接近 0,市場競爭的標的轉為變動成本的競爭,再以本身的管理能力,減少浪費,以本身的技術能力,提升效率及品質,才有勝出之可能。
       技術能力著重於產品之研發,但是,我們如果以作為知名品牌之OEM廠商為主,則管理能力就變為主要的競爭因素。

(3) 外包作業
【成本】既然成為市場競爭之主要策略,【量產】就是唯一的生路,但是,每一種氣動工具都需要多製程的加工,如果全部投入生產設備,則其資金龐大,除非大型企業、訂單不虞匱乏,才有可能支持;所有,氣動工具產業採用外包的方式生產,才是上上之策。
       外包廠商之生產,其管理費用接近於 0,賺的僅是微薄工資,是本產業最佳之生產模式,但是因為各家工廠之生產設備太過專業,必須經過多次移轉才能完成,如何管制各製程之品質、效率、交期,並控制期損耗,是氣動工具產業必須努力的方向。

(4) 品牌管制需特別小心
同樣的產品賣給不同的客戶或不同品牌之客戶,甚至同一個客戶,都會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顏色、表面處理、商標、硬度、材質或公英制,所以對於這些不同的需求,由接單開始,發工、生產、組裝、檢驗、、、均需要有明確的管制,等到交貨給客戶時才不至混淆。
       由於氣動工具是擺在賣場中工客戶挑選,在未打開真正使用之前,主要靠著外觀來吸引客戶,各種品牌的包裝都是爭奇鬥艷,盡量能吸引客戶的眼光,所以,同樣的產品賣給不同的客戶,就會有不同的包裝方式;因此,管制品牌時,除了產品管制之外,包裝之管制也是重要的一環。

(5) 加工程序複雜而多變
由於氣動工具加工廠分工嚴密,一家工廠僅加工其專長之關鍵製程,其餘製程必須再委外,因此,氣動工具之全面加工,由鍛造、退火、壓平、車、、、等等,所經過的步驟太過多樣。
       由於大不分之產品大同小異,在發工任一項產品時,如有其他產品之緊急訂單,則需由已經發工之工件調撥,以縮短其加工製程。

(6) 半品管制困難
為了降低成本,必須量產;但是,在加工過程之後段製程,其加工之經濟批量就可減少,例如車、銑、熱處理、染黑、、、等等,此時,我們就會分批生產,只先生產目前的訂單,其餘的再慢慢流動,甚至還沒有訂單之半品,暫時入庫或存放於加工廠,等到有訂單才陸續取出加工。
       有時,一批鍛造發工之工件,需經數年才完全加工完畢,如果承辦人員更換,可能就忘了這些半品,貨時承辦人員疏忽,也可能就有需多半品無故消失。

(7) 倉庫庫存品管理繁雜
由於氣動工具之規格太多,相似的產品擠在一起,分辨困難;鋼入庫時之庫存數量,需要好幾個儲位來存放,繼續領料號,可能只剩下一桶,被塞在角落理,而被遺忘。
       領料及入庫,由於數量太多,大都以秤重的方式來換算數量,因此其庫存數並不太準確需要有某些策略才能解決庫存數不準確的現象。

(8) 成本資料收集困難
工件由鍛造、加工開始,各加工站分批交貨,至全部完成,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每一批貨之加工過程中,都會有不良、遺失、整修、報廢等現象發生,等到交貨後,計算每一批之成本變成非常困難, 這樣的話,接單如何確立利潤,變得非常困難,競爭力就不斷的被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