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的產業特性
零組件產業的範圍非常廣泛,本公司將其分為三大類:
1. 配件成品類(本系統稱為A類零組件)
本類產品,在生產完成後,必須附加於某些商品之內,才具有功能,例如車燈、齒輪箱、導螺桿、刀庫、、、等等,它,可能是組件、也可能是零件,但是,生產到半途中,也就是在半品時,是不可以出貨的。
2. 配件半品類(本系統稱為B類零組件)
本類產品,也必須附加於某些商品之內,才具有功能,但是,並不需要等到生產完成才可銷售,它,在做到1/3時,可能可以銷售,在做到2/3時,也可能可以銷售,也就是在半品狀態下就可以出貨,例如自行車相關零組件、排油煙機、、、等等有零件維修性質之產業,同樣的,它,可能是組件、也可能是零件。
3. 小型成品類(本系統稱為C類零組件)
本類產品,本身就是可以使用的成品,但是由於組裝零件簡單、可以量產、物料結構單純,可以兩階的BOM表就完成,例如氣動工具、小鑚床、電冰箱、、、等等。
本產業都有研發單位,需要繪製圖面,各產品都有研發BOM;如果是自我品牌的產品,都會有特殊選項(OPT)供客戶選擇,本類產品大部分都是等到研發完成,才開始推出市場,因此,沒有設計變更的問題,即使發現需要改善者,也是以另一個產品型號銷售;但是,如果該產品是配合客戶的產品開發的,則客戶可能會有設變,或客戶反映功能不佳,需要設變,因此需要管制客戶的設變,確定那一批訂單開始變更。
本產業必須有一項維修作業之業務工作,無論生產那一類的產品,均須對客戶購買的產品承諾保固期,即使超過保固期,當產品磨損或損壞時,也必須維修,維修後可能有維修費用需要申請。
本產業由於需要應付客戶的不時之需,業務單位需要有【門市出貨】之作業,倉庫隨時準備一些產品,當客戶臨時需要調貨時,我們可以隨時供應,以抓住自己送上門的客戶。
本產業之核心技術,可能在研發、可能在通路、可能在加工、也可能在供應鏈統籌、、、等等;如果在加工、或供應鏈統籌,則加工系統之管制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如果加工採用內製的方式,則應該設定標準工時及生產設備,如果是外包性質,需要設定外包單價;加工系統需要發工、排程、移轉、發料、補料、完工驗收等作業,當加工過程中,發現品質異常,需申請鑑定。
由於本產業之訂單有某些產品,自己沒有生產,向友廠調貨,這些產品必須依照訂單採購,才不會遺漏;有些零件是通用品,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定的消耗量,應當採用採購點採購;也有些用料,雖是共用之零件,但是參差不齊,無法估計,如果依據訂單需求來請購,時常會誤導庫存已經足夠,卻被其他訂單使用,應當採用物料需求請購的方式。
本產業中,有某些狀況,客戶繳交零件時,發現品質不良,卻不能退貨給廠商,因為,它可能隔一段時間才能再交貨,而延誤我們給客戶的承諾,我們必須硬著頭皮接下來,自己整修,再來決定是否扣款。
本產業之產品,必須經過組裝及包裝,此作業與加工之發工作業不同,我們稱為製造命令,發布製造命令時,需要依據用料清表發部發料作業,一般而言,物料必須全部到齊才可領料生產,但如果幾小時內物料可以送達,有時可能可以先領料。
本產業之生產單位如果有空,為讓生產單位不致於浪費時間,有時,生管單位應下指令,先將某些組件組合在一起,暫時辦理入庫,等到要出貨時,才領出來組裝及包裝,此時,應該採用計畫生產的方式,而且組件也應該視為半品來管制。
正常情況之下,在製造命令發布時,所發的物料是剛好可以出貨的量,並沒有多發,如果發現品質異常,雖然可以向倉庫再領料,但是這些多餘的物料必須統計,並交由品管判定。
無論在什麼狀態下,品管執行鑑定作業,如果是報廢,品館自行填寫報廢單報廢,如果是整修,生管單位須開立整修單整修之,如果是退貨,採購應執行退貨作業,如果是允收,倉管應辦理入庫作業。